重塑医疗空间温度,普陀这里构建心灵疗愈站
当书香浸润诊疗空间,阅读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知识,同时成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疗愈力量。近日,长征镇“苏河源·知识交换站”正式落地长征镇区域化党建医养健康服务共同体单位——普陀区利群医院。这不仅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自然延伸,更是一次全民阅读从“书香社区”迈向“书香疗愈”的深层实践,为医疗环境注入了全新的人文内涵。
构建“医养人文”新场景
让关怀触手可及
“苏河源·知识交换站”是长征镇图书漂流品牌,旨在鼓励图书交换与共享知识,将已读完的书漂流到更多爱阅读的市民手中,丰富阅读资源。近日,“苏河源·知识交换站”走出社区,走进医院,开启了新旅程。
项目将阅读与医疗场景相结合,在利群医院设置三处主题阅读空间,兼顾医院不同区域的患者需求,构建起一个覆盖全龄人群的心灵疗愈站。
“童声书韵”儿童友好空间
展开全文
以色彩明快的书架和丰富绘本,将就医区变为“色彩花园”,缓解儿童就医的紧张情绪。
“滴答书语”全民阅读空间
为成人输液患者提供便携式书架与轻松读物,将治疗时间转化为沉浸式阅读体验。
“时光书暖”人文关怀空间
在安宁疗护及老年病区,通过经典文学和疗愈书籍,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温馨的精神支持。
从“图书漂流”到“情绪流动”
重塑医疗空间温度
“苏河源·知识交换站”的深层意义,在于将阅读从“知识传递”升华为“情感连接”。它不仅是书籍的循环,更是情绪的舒缓、心灵的关照。通过空间融合创新,将儿童友好理念从社区带入医疗场景,拓展了儿童友好城市阅读的建设边界,让就医过程成为儿童成长的美好体验。不仅关注儿童群体,还兼顾成人及老年患者的需求,实现从儿童到长者、从个体到家庭的全链条暖心陪伴,彰显全民阅读的人文关怀。通过图书漂流机制,让书籍在交换中“活”起来,构建起医院内的知识共享生态圈,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从“社区友好”到“城市善意”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作为区域内首个拥有诗意主题场景的医疗人文关怀项目,“苏河源·知识交换站”采取“政府-医院-社区”三方联动的共建模式,为公共文化服务与医疗健康体系的融合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知识交换站不仅是简单的阅读空间,而是有名字、有灵魂、有温度的情感驿站,它标志着从建设“儿童友好”迈向营造“全龄友好”城市建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