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记忆口诀)

  【博鳌亚洲论坛释放哪些经济信号】令人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3月24日如期召开,李克强总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

  令人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6年年会开幕式3月24日如期召开。李克强总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观察中国下一阶段政策走势的重要窗口。综合观察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内容,笔者认为要点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要保持平稳运行、安全运行。二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摆在突出位置。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李克强总理表示,时至今日,距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近8年,但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要在继续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动结构性改革,使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保持合理的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我们的目标。在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短期小幅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一旦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会果断采取综合性措施,来防止失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很显然,李克强总理是在为中国经济打气,向国内外市场释放更多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稳定与增长的信号。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时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交织、风险隐患不断增多的严峻挑战,但挑战之中蕴含着机遇。因此,看待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一定要客观清醒。尽管今年1—2月到3月上旬主要经济指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需要看到,国内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国内著名学者余永定日前表示,虽然官方已经承认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中国经济是处在L的一竖上还是在一横上。现在倾向于认为,经济增速下降还没有见底,因为我们没有看到PPI回升的迹象。换言之,物价下降和有效需求减少的负循环还未结束。2015年来中国房地产库存一直在增长,2015年末的商品房待售面积7亿平方米,占平均商品房年销售额的54%。尽管库存增加,房价却并未下跌,这种状况难以持续。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去库存必须伴随价格的下跌。尽管“去库存”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度过债务难关,但“三去、一降、一补”解决不了经济增长因房地产投资增速锐减而急剧下降的问题。客观来看,余永定教授的看法是很客观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日前也表示,中国经济要到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才能触底。

  面对此种经济境况应该怎么办?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动力:改革开放、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其实细分到宏观工具上就是两个: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个工具是扭转经济困局最有效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但是,在全球和国内资本过剩、经济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放松货币政策的效用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决策层和市场都自然把目光转向扩张财政政策。在经济转轨期经济潜在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如果继续加大货币财政刺激,经济可能有短期反弹,但长期滞胀风险也会显著升温。换个角度说,中国短期内不存在滞胀风险,但中长期来看,潜在的通胀因素仍不容忽视。此外,需要注意,尽管我国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水平仍不算过高,但国内企业部门债务占GDP的百分比已经超过200%,风险已经很大,需要高度关注。而控制债务风险,更关系着经济能否平稳发展的大局。

  由此而论,中央政府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很自然的事情。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6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3月21日会见来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年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之后,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再次提及“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记忆口诀)

  耐人寻味的是,央行为应对债务违约上升趋势已经有所行动。据报道,央行正研究如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CDS),不少银行也开始着手准备。CDS作为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业内普遍认为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更为重要的信号是,李克强总理提出,金融领域将推动全方位监管的改革,同时探索用市场化手段“债转股”。“债转股”对降低企业杠杆率、降低财务成本、降低银行账面不良额和不良贷款率、缓解银行核销压力无疑是一次有益探索。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对无生存能力的大型国企“债转股”所蕴含的风险。“债转股”可能使得无法生存或勉强生存的国企或者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有能力举借更多债务并增加杠杆,延后市场的真正出清;银行也因此不得不延后资产负债表的清理,并由于企业破产在所难免而最终承担更高的成本。而且在转股之后,现有股东被摊薄但并未退出,银行的优先受偿地位会被削弱。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延缓已经实际破产的企业出清,幻想“以时间换空间”。因此有关部门和市场有必要对“债转股”是否会用于延缓僵尸企业出清保持警惕。用专家的话说,僵尸企业的出清,应该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要保持平稳运行、安全运行,关键是在改革的同时保持稳健,要保证稳健增长、稳健去杠杆、稳健推进结构改革、稳健地市场开放。为了给整体经济释放更多活力、增加更多动力,需要切实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税负,增强企业生存力和发展活力以及个人消费潜力,减轻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带来的冲击。从这层意义上说,未来财政改革所涉及的税种营改增、个税改革 、房地产税制定以及规范地方债等工作能否稳步推进,就显得格外重要。从长远来看,这些改革如果能够切实推进下去,必将释放更多的经济潜力和活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

  (责任编辑:DF30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记忆口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