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史(货币史手抄报)
2016年注定仍将是硝烟弥漫的一年。为何美元牵动着世界其他所有主要货币的心脏?又是什么决定了美元的运动方向?美元在2016年将会走向何方?在这无声的阵地上,人民币又该何去何从?
逃不开的美元周期:美元战争中的人民币走向这一切的变化因缘或许得从美元的全球霸权战略说起。以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为分界线,在这之前美国是制造业强国,走的是产业资本主义道路;而在这之后,美国走的是金融资本主义道路,从制造业强国变成了金融帝国。经历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美元价格与黄金价格脱钩,正式成为“信用货币”,美元本位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人类货币史的崭新篇章。美元自诞生以来,它就具有了经济之外的独立根源,并不完全是经济活动本身的被动反映,尤其是它表现出强烈的内生周期特性。
逃不开的美元周期:美元战争中的人民币走向翻阅历史,可以看到,美元的内生周期性成为左右全球经济波动最重大金融力量,直接影响决定了世界经济周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周期性波动,直接导致或决定了全球货币动荡和金融危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或经济能逃开美元周期的影响和冲击。美元的周期运动与全球金融危机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1,危机前后总是伴随着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
2,历次升值都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3,美元周期的转折点总是伴随美国财政货币政策或国际政治外交策略的重大变动。
尽管美元历经数次较大的周期波动,人民币汇率在过去数十年里却主要遵循自己的发展演化轨迹,仿佛从来没有纳入美元本位制的货币体系一般;然而,从2014年1月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突然发生了较大的逆转,截至2014年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2.5%以上。这种变化是偶然的吗?从对美元周期的梳理中,我们认为这种变化非但不偶然,而且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逃不开的美元周期:美元战争中的人民币走向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从历史中寻求草蛇灰线的真相。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1年至1984年。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官方汇率维持在1美元=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汇率维持在1美元=2.8人民币。
第二阶段,1985年-1994年。我国实行公布牌价与外汇调剂并存的新双重汇率制度。
第三阶段,1994年1月-2005年7月。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它的本质和改革方向是市场化。
第四阶段,2005年7月至今。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制度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参照系从单一美元变为一篮于货币。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而非“钉住”一篮子货币。逃不开的美元周期:美元战争中的人民币走向当前,就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
国内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当前我国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因此,当前的人民币贬值是临时的随机冲击。但是,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会注意到,2011年以来,美元已经重新进入升值上行周期,货币危机的故事也的确又一次在拉美及一些新兴市场再次上演。中国是否能逃脱美元周期波动的冲击命运?这需要我们清醒地认清当前的形势。
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全球资金关键不在总量,而在流向。美元一旦走强,资金流回到美国。这也是为什么在历次美元升值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容易发生资金外逃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然而,美元走强趋势一旦形成,将会引起国际资本而不仅仅是美国资本的流向变化。这对此前美元贬值周期阶段大量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容易造成严重冲击。可以看到,2011年以来,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资本大量撤离,发生了货币竞相贬值。
最近原油市场一片萧条,原油回暖趋势一路坎坷,相反由于开年经济的回暖,大宗商品的需求加大,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合理把握经济走势,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机遇!大多数大宗商品是以美元来定价的。人民币贬值后,则对于中国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原油等大宗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了,这将可能大幅减少中国对原油的需求。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需求削弱对国际油价的冲击便可想而知了。
【嫣然寄语】
投资理财好比是一座金山,里面蕴藏着数不尽的财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它的财富在一朝一夕都收入囊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急于发财的心态,踏踏实实、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赚取财富呢?在我投资生涯中,金明财汇一直都坚持这样的投资理念: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你一次能够赚取多少,而是你能不能稳定地获利,长久地立足生存。
更多原油,铜等更多技术分析策略请添加嫣然品金微信:yrpj16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