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打明牌了?印外长暴露更大“野心”,外交部彻底把话说透
据环球网报道,印度《经济时报》近日文章,原题:印度两轮电动车能否挑战中国的主导地位?印度的两轮电动车(E2W)正飞速发展,拥有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但出口不到其产量的2%,2024财年仅出口1609辆两轮电动车。中国2023年的出口量为1504.3万辆。鉴于在全球两轮车出口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强大地位,印度完全有能力成为两轮电动车出口的主要参与者,但挑战依然存在。印度推出新的“总理创新车辆电驱动革命计划”,将在2025年3月之前为每辆售出的两轮电动车提供1万卢比的补贴,但这一数额将在次年减半,这可能影响销量和产量。
这项计划初看似乎不错,只要继续推进,印度或许能迎来发展良机。然而,计划实施几个月后,因财政支出过高,政府开始大幅削减电动两轮车补贴,激励比例从最高40%降至15%。因此,2023年6月印度电动两轮车销量骤减50%,仅售出46105辆。虽然经过波动期后销量有所回升,但与高峰期92000辆相比,仍差距明显。这1609与15043000的差距显而易见,不禁让人怀疑印度政府的自信来源何在。印度人在他们眼中,“电驴子”和摩托车几乎无异,只是一个加装电池,另一个则加装马达。
编辑
此前,为了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莫迪政府曾限制过中国进口产品的类别,并且故意针对中国技术人员赴印,延发签证,提高赴印门槛。然而莫迪政府这么操作了几年,最后发现损害的还是印度本土的制造业。
折腾一圈伤筋动骨之后,印度国内终于意识到,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还得继续依赖中国。
印度当前并没有能力独立搭建一个完整供应链,许多零部件、材料和原料都得依赖中国进口。若是中印关系搞砸,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届时印度制造业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展开全文
编辑
有分析称,过去几十年印度的对外政策,都是在不结盟战略的基础上,走平衡外交之路。莫迪上台后,更是强化了这一外交路线。在军事领域,印度一直和美西方国家有技术合作,但同时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2018年至2022年间,印度进口武器装备中的大约四成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国家向印度施压,要求印度加入对俄制裁行列。但莫迪政府却不为所动,反而加大了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印度这么做就是想在大国之间,寻求战略平衡和足够的外交灵活性。
《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的排名上升,是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征兆。印度的排名上升,主要是在“经济实力”和“外交影响力”上获得了高分。印度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土地和快速增长的人口。基于购买力平价,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报告还指出,印度在未来资源这一领域得分上升,意味着在经济、军事和人口资源的未来分布上,印度具有潜在优势。不过,印度在与亚洲其他较大经济体的一体化程度上仍然较弱,这是一个短板。
在最近的QUAD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拜登共同出席。拜登在会议伊始便将焦点对准了中国,这表明了此次会谈的核心议题是四国如何共同限制中国的发展。然而,会议结束后的成果表明,莫迪似乎又一次采取了模糊立场,并未与美国达成显著的实质性协议。尽管如此,美国为了吸引印度的合作,还是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美国方面宣布,计划在印度建立其首个半导体制造工厂,旨在支持印度制造业的增长。这一举措被美国视为加强与印度关系的一种方式。
编辑
然而四国中的印度一边和美国打得火热,一边又想和中国合作发展,既想在金砖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又想在“四方安全对话”中占据一席之地,其外交策略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两头都想占。
印度的外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直接表示印度是不会在“四方对话”和金砖国家中只选一个的,两方印度都会积极参与的,理由是在他看来这两方是不存在矛盾的。
近日,正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中印关系是亚洲未来的关键,还会对世界的未来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苏杰生拒绝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金砖国家选边站,他声称印度不会顾此失彼,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苏杰生是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办的活动中发表上述言论的。他认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亚洲的未来,而且对更广泛的全球秩序至关重要。
印度的“左右逢源”策略并非没有风险。这种做法可能会损害其国际信誉,使其被视为一个不可靠的伙伴。长期来看,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印度失去盟友,陷入孤立。在未来的多极世界格局中,印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地缘战略地位,都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不久之前,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和中国外交部长在圣彼得堡会见,讨论了两国之间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双方一致同意落实两国领导人的共识,努力增进理解和互信,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创造条件,并同意就此继续保持沟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