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俄罗斯,中国成“头号目标”?关键时刻,外交部把话说透
据乌克兰国家新闻社和路透社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日前在挪威奥斯陆发表讲话,呼吁中国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中改变立场,不要继续支持俄罗斯。他在讲话中提到,中方的支持对俄乌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希望中国能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
报道称,斯托尔滕贝格在与挪威首相斯特勒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俄乌冲突发表了看法。他在发言中称,伊朗和朝鲜为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和弹药等物资,同时,他指出,中国在乌克兰冲突中的作用显著。然而,斯托尔滕贝格并未提供具体证据来支持这些说法。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日公开声明,将中国定义为俄乌冲突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斯托尔滕贝格的这一表态显然是为了将中国置于国际舆论的压力之下,使其为俄乌冲突的持续承担责任。然而,这种言论并非旨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是一种抹黑行为。北约似乎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描绘成冲突的主要推手,而非致力于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的一方。
在同时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的过程中,北约也利用舆论工具针对中国,这实际上是其基本战略的一部分。北约已经在多个领域将中国视为主要挑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中国的崛起。
众所周知,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中国既未支持任何一方,也未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援助。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和平谈判,为解决这一危机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一系列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斯托尔滕贝格发表相关言论的背后,美国的霸权思维依然根深蒂固。美国试图将乌克兰问题上的责任转嫁于中国,逼迫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屈从于其意志。美国希望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以帮助其在乌克兰实现战略目标。
展开全文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公开回应了北约秘书长的言论,明确指出其无视事实,反复抹黑中国。这一回应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还显示了中方对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所采取的不当行为的严重关切。林剑强调,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正常贸易关系是合法的主权国家行为。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北约的存在和行为已经不能简单代表西方国家的集体利益。随着全球多极化趋势的加剧,若北约继续沿用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必将导致其在国际事务中逐渐被边缘化。
过去,当西方谈及中国对北约构成的最大威胁时,通常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型号的东风导弹。他们对中国的其他常规武器往往不以为意。尽管东风导弹确实威力强大,但其使用局限性很大,毕竟中国不可能经常试射东风洲际导弹。因此,东风导弹更多地承担了为中国国防压阵的作用,使潜在敌人不敢贸然进攻中国本土,但并不能完全打消他们在局部军事冲突中挑战中国的念头。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常规武器性能大幅提升,这使西方国家从最初的轻视逐渐转变为忌惮。
值得注意的是,放眼全球,印度与俄罗斯的密切合作正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大亮点。莫斯科之行不仅促进了莫迪总理与俄方的友谊,也大幅提升了两国间的贸易额。然而,相较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俄印合作的“冷处理”,这种态度无疑讽刺了其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并揭示了其双重标准的本质。
回到正题,对于北约的“双重标准”行为,中国保持着理性的认识。中国非常清楚,在国际关系中,绝对的公正与平等是难以实现的,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国际法和道德底线,随意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对他国进行无理指责和制裁。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冲突,认为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只会使局势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基础上的。
在北约秘书长发表强硬警告的背景下,挪威首相即将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无疑展现了挪威在外交事务上的独立自主态度。近年来,尽管西方国家不断升级对中国的压力,挪威依然保持着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充分体现了挪威坚持自主管理对外关系的立场。
挪威首相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挪两国关系,并在双边贸易、气候变化与北极事务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作为一个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位置的北欧国家,挪威一直以来都重视同中国的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在经济、科技和人文等方面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