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新闻早知道(2024年8月13日)我市23家老字号焕新“出圈” 高原冷凉蔬菜首次进入澳门市场
01高原冷凉蔬菜首次进入澳门市场
金秋八月,大通县成片的冷凉蔬菜接天连地,大面积成熟上市。在一家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内,菜农们正忙着将高品质豆苗装车,这批豆苗经过西宁海关工作人员的检验检疫后,通过“空运+汽运”的方式运到澳门,8月12日,该批冷凉蔬菜已抢“鲜”进入澳门市场,走上澳门人的餐桌。这是继高原冷凉蔬菜常态化供应香港后,再次扩大“朋友圈”,首次进入澳门市场。
近年来,为推动高原冷凉蔬菜扩大出口,西宁海关关员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手把手指导蔬菜种植合作社完成供港蔬菜海关基地备案,从种植标准、生产加工企业备案、打通外贸物流通道、保障口岸通关顺畅等方面综合发力,破解蔬菜出口堵点难点。据悉,本次冷凉蔬菜供澳也是青海省首次全流程办理报检业务,通关时间更短,企业手续办理更便捷。从采摘到送达,前后仅用了不到24个小时。“今年,在西宁海关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供港澳蔬菜基地备案,6月份头茬高品质豆苗供港后,吸引到的客户越来越多,公司的收益大幅增加,预计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增加2万元左右。”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企业首次办理出口业务时,我们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指导企业按照规范实施蔬菜的打包、装箱、打冷、运输等作业,防止蔬菜在运输途中过度挤压和碰撞,确保蔬菜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运输。同时,建立‘快捷、联动、高效’的快速通关保障措施,设立绿色通道,及时调配人力资源,优先为供澳蔬菜快速办理检查、检测、出证等业务。此外,还与口岸海关建立联系配合机制,全流程跟进解决在口岸环节可能出现申报、查验等通关问题,保障蔬菜出口澳门‘零延时’。”西宁海关所属西宁曹家堡机场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青海省冷凉蔬菜产业产值已达47亿元左右,供港澳蔬菜基地备案面积达4.4万亩,供港澳蔬菜已累计出口超1464吨。下一步,西宁海关将联合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持续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端的出口标准化基地,持续提升“北菜南运”和“青菜入澳”保供能力及水平,不断延长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链,不断扩大高原冷凉蔬菜朋友圈。
02我市23家老字号焕新“出圈”
为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大力提振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夜间消费新场景,结合商务部关于2024年“老字号嘉年华”活动要求,8月9日至11日,市商务局组织23家老字号企业参加由省厅主办的“2024年青海省老字号嘉年华暨‘高原之夏’夜生活节”,对不断增强省会城市老字号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据悉,由市商务局推荐的西宁夏都悦宾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启动仪式上获颁了第五批“青海老字号”企业、并参加新晋“老字号”授牌仪式。活动期间,市商务局组织西宁夏都悦宾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青海宁食(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青海老字号”企业,湟中福瑞满银铜器研发有限公司、青海湟水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今年首批“西宁老字号”企业,柴达木羊绒有限公司、青海新铠实业有限公司等6家外贸企业,参加“老字号·正青春 走进步行街”和“外贸优品中华行”集中展示展销活动。
“从活动首日起,我们的销量还算可观,晚上的人流量明显高于白天,购买人群中吸引更多的是外地游客。”8月10日,刘酿皮展位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对我们‘老字号’小吃来说,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西宁‘老字号’,让更多西宁老字号‘走出去’。”
在家电以旧换新街区,青海交电、西北家电、苏宁电器等家电流通企业深化以旧换新政策宣传,通过手机操作示范、政策讲解等方式解答消费者疑问。此外,特斯拉、华为等知名汽车品牌经销商也为此次嘉年华增添了更多实用性与互动性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和优惠政策,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进一步释放我市消费品市场潜力。
展开全文
近年来,市商务局充分挖掘全市具备老字号资质潜力的品牌和文化,重点对品牌影响力大、具有良好口碑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企业进行培育,在“中华老字号”“青海老字号”认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组织认定了首批“西宁老字号”12家企业,不断壮大老字号队伍。利用市媒资源拍摄《寻找与宁的记忆》老字号系列宣传片,编辑公众号“老字号”专栏,旅游旺季在公交车等分众媒体上循环播放,将“深在闺中”的老字号企业亮相台前,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激发老字号企业活力,发挥老字号在商贸流通、消费促进、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
03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为充分发掘和用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建设,近日,城北区与青海东桓泽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了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合作项目。
签约仪式上,城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北区高校聚集、地理位置优越、营商环境优质,拥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基础和发展优势。引进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项目,开展太空芦竹在青海生态适应性及规模化种植,在太空芦竹对生态改良的效果监测评价、太空芦竹的饲料实验、太空芦竹的生物质炭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将进一步提升城北区生态能源开发建设能力,推动城北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合作项目的成功签约,为双方进一步在高原生物技术、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化了合作空间,拓展了交流维度,构筑起坚实合作基础。
下一步,城北区将紧紧围绕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的发展需求,以现代政产教融合基地和城北区生态环境、农业发展等优势条件为牵引,总体推动“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研究院)及教学示范实验基地”建设,加快青海生物质能源植物的选育、推广及产业应用研究。
04
西宁国民体质监测展示活动暨街头体能挑战大赛火热举行
8月9日,由西宁市体育局主办、西宁市群众体育指导中心和城西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共同承办的以“体质监测注活力 体能挑战破极限”为主题的2024年国民体质监测展示活动暨街头体能挑战大赛,在城西区力盟步行街喷泉广场举行。活动吸引了700余名市民积极参与。
在各监测活动现场,前来参加测试的市民络绎不绝,现场群众和外地游客踊跃参与、积极互动。监测覆盖了20岁至69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监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握力、纵跳、肺活量、闭眼单脚站立等7个项目。体质监测时间短,导出数据快捷准确,专业人员通过系统数据的分析对比,帮助了解自身体质状况的单项结果和总体评价,现场为受试者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给出科学的运动锻炼指导建议服务。
此次活动在积极鼓励和指导市民科学健身的同时,又普及和推广了综合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让广大市民群众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更科学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激发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为广大市民搭建一个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全民健身中来。
05多部门联动提升服务吸引八方来客
“这是我第三次来青海,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除了景点越来越规范以外,服务保障工作也越来越好了。”来自江苏的李元松看着青海旅游这些年的变化,心生感慨。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7%和20%。
今年年初,我省文旅部门部署备战旅游旺季“双百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成立旺季指挥调度保障、舆情管控及旅游投诉处置等多个专项工作小组,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高位推动文旅市场综合整治。发布全省旅游行业从业规范(十严禁),对全省文旅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再部署、再动员。各单位、各市州“一把手”亲自抓落实,分工负责落实,省直各有关部门横向协同,省、市州、县三级联动,对涉旅道路、交通、厕所、购物、生态等方面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清单,实行台账销号管理,为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履好职、尽好责。
据了解,全省旅游旺季工作专班安排8个分片包干督导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赴各市州开展检查,全面掌握责任片区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及应急处置工作的总体情况,督促指导责任片区定期分析研判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形势,协调解决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及应急处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责任片区落实各项措施。其中,西宁市、海东市聚焦交通环境提升,在西宁火车站设置甲、乙、丙三处旅游大巴临时停车点,以缓解节假日游客停车难问题;海北州、海南州加强A级旅游景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督促旅行社密切加强对旅游车辆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教育,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持续推动青海湖旅游市场规范整治走深走实;海西州重点针对东台吉乃尔湖、U型公路等网红景点存在的违规违法经营、环境卫生脏乱差、无营运资质车辆载客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有效治理该区域旅游乱象问题,全面净化东台吉乃尔湖旅游环境。
好的自然风光让青海旅游连年成为热门,好的服务保障让越来越多的人把青海推出圈。
“在主要的街道、夜市,都能看到警察巡逻,我们出游也觉得安全感倍增。”吴小银的西宁之旅比想象中的完美,享受美食、感受美景,全程都有人守护,让她更加安心舒适。
为了让游客有个难忘舒心的青海之旅,全省以百分百的精神和力量投身文旅市场综合整治实践。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多元交通服务,开通旅游列车,丰富游客出行方式,缓解自驾游聚集压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和督促广大涉旅市场主体加强价格自律、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各级文旅部门重拳治理不合理低价游、欺骗诱导消费、食宿价格违法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全方位督导检查,强化综合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
来源:西宁晚报
编辑:吴钟
评论